• 首页
  • 关于学会
  • 新闻资讯
  • 行业服务
  • 学会会员
  • 专家库
  • 职称评审
  • 培训信息
  • 新技术产品
  • 学会刊物
  • 党建工作
  • 人才招聘
  • 学会简介
  • 学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会员大会制度
  • 理事会
  • 常务理事会
  • 监事会
  • 专业委员会
  • 诚信信息
  • 诚信自律
  • 政府购买服务
  • 税收优惠
  • 通知公告
  • 学会动态
  • 视频播报
  • 高新技术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表彰奖励
  • 地方法规
  • 标准规范
  • 科技成果鉴定
  • 咨询专业委员会
  • 学术交流
  • 科技成果鉴定表
  • 单位会员
  • 个人会员
  • 监事会成员
  • 入会申请
  • 培训信息
  • 培训资料
  • 防水
  • 门窗
  • 其它
  • 深圳土木与建筑
  • 深圳土木三十年
  • 深圳土木四十年

信息中心

  • 通知公告
  • 学会动态
  • 视频播报
  • 高新技术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表彰奖励
  • 地方法规
  • 标准规范

快速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点推荐
  • ·滨海地铁地下混疑土结构高耐久性..
  • ·由柏涛设计和广州大学等单位完成..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
  • ·2014年深圳市建筑工业化技术交流..
  • ·深圳市建筑电气2013-2014年度学..
  • ·2014年中山格兰特第三代自清洁玻..
  • ·科技成果登记表(应用技术类成果..
  •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 ·科技成果登记表(基础理论、软科..
  • ·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深圳土木学会 > 信息中心 > 行业动态

千亿投资加速水务建设 北京打造城市景观“新名片”

标签:土木建筑 深圳土木学会 深圳土木网 新技术推广 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 深圳土木与建筑   时间:2015-11-24  点击:2720次  编辑:zzx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了10余个加快水务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打造北京城市景观“新名片”,比“十一五”时期翻一番。


千亿投资加速水务建设 北京打造城市景观“新名片”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了10余个加快水务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比“十一五”时期翻一番。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北京市各项水务建设将更有效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也将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城市发展的希望。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和防汛形势不容乐观的局面,北京如何确保水源安全、水环境安全、防洪安全?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了10余个加快水务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比“十一五”时期翻一番。
    在政策和投资的双重支撑下,北京市在水源保护、中小河道治理、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北京的新期待。


    保水源:建成285条生态清洁小流域
    创新点:构筑“三道防线”,变下游治理为从源头上治理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自然降雨条件的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矛盾。与此同时,水污染问题使得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形势的变化逼迫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北京市水务局副巡视员张世清表示。
    长期以来,国家对河道治理抓大放小,以大江大河、主干支流治理为主,而对农村小水系重视不够。为确保城市水源地安全,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构筑“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工作思路。
    第一道防线是生态修复,即在远山、深山及人烟稀少地区,实行全面封禁,实施生态移民,充分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实现自然保水;第二道防线是生态治理,即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丘陵、坡脚等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和节水灌溉,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减少面源污染,同时在村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防治污染,改善人居环境;第三道防线是生态保护,即以河道、湖库周边为重点,建设林草生物缓冲带,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系统,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理念,北京变下游治理为从源头上治理,采取21项措施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截至2014年底,全市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285条,水质达到饮用水源标准。
    密云水库是首都人民的大水缸,密云县水务局局长王如新介绍,按照构筑三道防线的理念,密云累计投入资金近6.89亿元,先后实施了荆子峪、苍术会等小流域治理工程,累计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9条,使密云水库水质始终保持Ⅱ类标准。地下水也是北京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北京市发布了《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控行动方案》,通过封填废弃机井、截污导污等措施切断污染传输途径。2014年底全市已封填废弃机井1600余眼,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77处,规范规模化养殖场113处。


    防洪涝:完成78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
    创新点:践行“生态治河”理念,变“裁弯取直”为“回归自然”
    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给北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惨痛记忆。
    2012年“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北京市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防洪水利工程建设,对全市1460公里中小河道进行达标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记者在房山区大件路南侧看到,昔日水毁严重的大石河河道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景色宜人的休闲公园。工作人员告诉,经过治理,大石河河道现在平均宽五六十米,最宽的地方达到数百米,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北京市水务局副巡视员杨进怀介绍说,“我们在中小河道综合治理中践行‘生态治河’的理念,兴修水利不再建笔直的河床、冰冷的护砌,而是还原河流的自然形态,宜弯则弯、宜宽则宽。”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已完成78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不仅防洪标准从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而且还形成了300余公里的水走廊和近千公里的绿化走廊,留下百余座滨水生态公园。到2016年汛期之前,全市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将全面完成。
    下凹式立交桥区曾是城区防汛“短板”,北京排水集团副总经理张建新介绍,桥下积水,主要靠泵站将雨水抽走,排水能力一般为可及时抽走1至3年一遇的降雨。近年来通过对雨水泵站进行升级改造,可以达到10年一遇的防汛等级,也就是能抵御每小时67毫米的降雨,这比“7˙21”时的防汛能力提升了约50%。

                                                            来源:人民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 © 2008-2024 深圳土木建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23720号

深圳土木建筑网 主办: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 联系电话:0755-83787271、83787167 传真:0755-83787273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振华路8号设计大厦16楼1601、1602、1604室  邮政编码:518031  邮箱:sztmjz@163.com

网站运营维护:科筑信息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