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学会
  • 新闻资讯
  • 行业服务
  • 学会会员
  • 专家库
  • 职称评审
  • 培训信息
  • 新技术产品
  • 学会刊物
  • 党建工作
  • 人才招聘
  • 学会简介
  • 学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会员大会制度
  • 理事会
  • 常务理事会
  • 监事会
  • 专业委员会
  • 诚信信息
  • 诚信自律
  • 政府购买服务
  • 税收优惠
  • 通知公告
  • 学会动态
  • 视频播报
  • 高新技术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表彰奖励
  • 地方法规
  • 标准规范
  • 科技成果鉴定
  • 咨询专业委员会
  • 学术交流
  • 科技成果鉴定表
  • 单位会员
  • 个人会员
  • 监事会成员
  • 入会申请
  • 培训信息
  • 培训资料
  • 防水
  • 门窗
  • 其它
  • 深圳土木与建筑
  • 深圳土木三十年
  • 深圳土木四十年

信息中心

  • 通知公告
  • 学会动态
  • 视频播报
  • 高新技术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表彰奖励
  • 地方法规
  • 标准规范

快速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点推荐
  • ·滨海地铁地下混疑土结构高耐久性..
  • ·由柏涛设计和广州大学等单位完成..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
  • ·2014年深圳市建筑工业化技术交流..
  • ·深圳市建筑电气2013-2014年度学..
  • ·2014年中山格兰特第三代自清洁玻..
  • ·科技成果登记表(应用技术类成果..
  •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 ·科技成果登记表(基础理论、软科..
  • ·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深圳土木学会 > 信息中心 > 行业动态

台北“陶朱隐园”获评“2016年最令人期待新地标”

标签:土木建筑 深圳土木学会 深圳土木网 新技术推广 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 深圳土木与建筑   时间:2016-01-12  点击:3235次  编辑:zzx

    法国年轻建筑师文森特·卡勒博设计的高层住宅“陶朱隐园”,以其独特的旋转外观、绿色环保理念,以及陶朱公范蠡利己、利邻、利天下的公益理念,近日获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16年全球九大最令人期待的新城市地标”之一。大楼建设方透露,有意在北京、上海建造同理念建筑。

楼中种树平衡生态

这座仍在建设中的大厦地处台北,紧邻著名的台北101大楼,是幢住宅类大楼,其外表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据建设方台湾威京集团透露,建筑内外共种植4万余棵树木,并特别设计出“一户一树林庭园”,在楼中种植大型乔木,以达到抗暖化和自我生态平衡的目标。

建设方希望,把“陶朱隐园”打造成全球高层垂直森林的指标性建筑,成为“城市中的大树”。

“陶朱隐园”的理念核心,在于吸碳、节能、抗暖化,而每层楼4.5度的旋转造型,不只是建筑美学,更可移开户外阳台部分的遮蔽,让树木有更多生长空间;而为成就这旋转造型建筑,在结构上必须克服力学挑战,以创新方式确保建筑的安全。此外,“陶朱隐园”同时利用各种自然能源(如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太阳能、风力发电)、新型建筑材料(如可有效阻隔热辐射的浮力通风塔、Low-E复层玻璃)、能源回收设施(如雨水回收、电力回收、厨余回收成堆肥),预计除减少75%的碳排放之外,大厦估计每年还能吸取逾130吨二氧化碳。

获多个专业奖垂青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助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王桢栋博士接受采访时介绍,早在去年,“陶朱隐园”已经获高层建筑行业多个大奖垂青,如入围2015年“世界建筑奖”,又荣获“2015年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设计创新奖”提名奖。王桢栋指出,相比CNN的评奖,行业内的奖项更专业,尤其是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评出的设计创新奖,堪称世界高层建筑设计行业的“奥林匹克”。此前,两岸三地的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香港环球贸易广场和台北101大楼曾获此殊荣。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设计创新奖”的获得者是意大利的“米兰森林”,而“陶朱隐园”仅获得了提名奖。王桢栋解读时指出,“陶朱隐园”作为一座中国地区的在建大厦,倡导绿色、环保,并获得大奖,可喜可贺,但单从“绿色”标准评价,仍存在瑕疵。据台湾媒体报道,该项目“至少是一般豪宅建案造价的两倍以上”、“光是钢构价格就可盖好几栋50层楼一般建筑”。王桢栋表示,“陶朱隐园”并没有减少钢结构的使用。

“绿色”理念值得借鉴

未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已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沪上建筑专家指出,上海从上世纪80年代仅120多幢高层建筑发展至今,高层已经超过3万幢,居全球之首,“陶朱隐园”的“绿色高楼”理念,应为上海所借鉴。据预测,将来50%的高层建筑将出现在亚洲,而其中的50%将出现在中国。王桢栋认为,多个中国高层建筑的获奖,可视为一个契机,高层建筑将不再是城市污染的产物,相反,可以成为一座座绿色森林。(张炯强)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 © 2008-2024 深圳土木建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23720号

深圳土木建筑网 主办: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 联系电话:0755-83787271、83787167 传真:0755-83787273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振华路8号设计大厦16楼1601、1602、1604室  邮政编码:518031  邮箱:sztmjz@163.com

网站运营维护:科筑信息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742号